笔趣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读书 > 辛亥英雄 > 第29章 家

第29章 家

    离家越近,张学文的心情则越来越激动。


    1904年末离开湖南,现在已经是1906年初了。算起来是三年,当然按照时间来说是一年两个月的时间。张学文来到这个世界,大部分都是在日本。


    来之前张学文是早早的给家里发了电报。当张学文到了家门口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都是站在门外等着张学文。


    “父亲,母亲。”


    张学文赶紧小跑过去,跪在了父母面前。


    既然是继承了这具身体,也继承了他的思想,张学文当然要替这具身体尽孝。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自己这一去就是一年多时间。张学文还是感到很抱歉的。


    这一跪绝对是心甘情愿。


    “不孝之子未能在父母前面尽孝,罪该万死。”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张梓看着跪着的张学文只是说着这么一句话。


    张梓心情很好。毕竟张学文是自己的嫡长子,是未来张家的接班人。正因为张学文是长子,所以张梓对于张学文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别看张学文和张玫文是亲兄弟,但张梓对于他们两个人的期待完全不同。一个是需要引领家族的当家人,一个只是可以依靠父亲和哥哥的儿子而已。


    “让我看看,你瘦了。”


    和张梓不同,张学文的母亲两眼泪光闪闪。张学文这是第一次离家这么久,张学文的母亲是非常想念这个长子。


    “在家里好好地,怎么就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在那里还习惯吗?”


    “娘,你看看我是不是比以前更壮实了。”


    张学文拍打着自己的胸膛,向母亲表示自己的健康。


    “快起来,快起来。”


    母亲心疼的握着张学文的手,不停地问东问西。


    “哥,日本怎么样?好不好?我也想去了。”


    一年多没见,张玫文也长大了。个子比张学文还高,看起来足足有一米八左右。可能是继承了张梓,张梓的个子就很高。有一米七八。在湖南来说,或者说在现在的中国来说,这已经是很高的个子。


    “汉清,这一年多以来没有调皮吧。有没有好好学习?”


    “当然了。哥,我已经毕业了。明德学堂返聘我,我已经是明德学堂的一名老师了。”


    “真的?”


    张学文很高兴。


    明德学堂是湖南革命党聚集的地方,而且里面的学生都有革命倾向。当然更重要的是明德学堂在湖南学界地位很高,能够成为明德学堂的老师,那么学问绝对是非常不错。


    自己的弟弟能成才,张学文当然非常高兴。


    “恩。哥,我怎么样?”


    “很不错。”


    …………


    “东瀛欺人太甚!”


    到了家里之后,张梓就带着张学文到了书房,听听张学文在日本的学习情况。张玫文现在也大了,所以也在一起。当听到日本文部省的取缔留学生规则之后,也是恼怒不已。


    张梓是老式文人。


    但是既然在湖南,也受到了新学的影响。毕竟当年戊戌变法的时候,湖南是全中国唯一一个公开支持的省份。张梓当年也是非常支持戊戌变法。


    张梓当年辞官回家,既有看不惯官场黑暗的原因、也有朝廷屡次被洋人欺负有关。来到了湖南,和一些观念激进的人接触,张梓对于西学也了解很多。现在听着张学文讲的事情,心中也是大怒。


    直到张学文讲起了陈天华的事情,让张梓和张学武惊诧不已。


    “哥,陈先生真的投海了。”


    在张玫文他们的心中陈天华简直就是领路人。在明德学堂上学的学生,没有人是没读过陈天华的文章的。那两部《猛回头》、《警世钟》在湖南几乎是半公开的东西。


    虽然朝廷禁止陈天华的文章传播。但是在学生中间根本就是禁不住的。就如邹容的《革命军》一样,这几部书在学生中间完全是半公开的。


    在湖南不知道多少学生把陈天华当成是自己的偶像。


    “嗯。”


    想起陈天华,张学文的心里还是有阵阵的疼痛,脸色也非常难看。陈天华此等大才,应该为中国的崛起贡献更多的力量。而不应该如此草草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子清,你这次回来有什么打算。”


    张梓没有继续聊起陈天华的事情。


    虽然也对于陈天华的投海感到震惊,但是张梓更想问张学文的打算。知子莫若父,从张学文选择去日本留学开始,张梓就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自己的这个儿子绝对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不说其他,跟自己儿子交好的刘家兄弟,那就是目前湖南官府通缉名单当中排行最前列的两个人。刘家兄弟当中,特别是刘道一,那可是在湘潭从小就非常知名。


    学习好、好打不平,跟会党走的很近。湖南不少士绅家族后人都不喜欢和刘道一玩,因为感觉会掉身份。但是自己这个儿子却和刘道一是非常好的朋友。小时候刘道一没少到张学文家里玩。对于那个能说会道的刘道一,张梓还有很深的印象。是一个有才华的小子。


    不安分,不安分。


    如果是张家的其他某个人,张梓说不定就直接打发他,或者是禁足。


    但张学文是自己的嫡长子,未来是要继承张家的。对于张梓来说,张学文现在也已经长大了。他的选择,张梓也必须要尊重。因为张学文的选择,有可能也会决定张家以后的走向。


    所以他才问了问张学文。


    “父亲,我和张远在日本都是在警官学校学习的,我也拿到了学校的毕业证。最近湖南不是刚刚成立了湖南巡警学堂吗?我希望父亲能够帮我找些门路,我想到湖南巡警学堂。”


    在戊戌变法年间成立的湖南保卫局,是中国警察的前身,首开近代中国警察史的先河。


    可惜戊戌变法的失败,让湖南保卫局仅仅存在了不到一百天的时间。算是提前夭折了。不过最近几年巡警的发展还是很快的,就如北洋巡警学堂,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全的巡警学堂。


    湖南在去年八月份开始,也成立了湖南巡警学堂。


    张学文看上的就是这个学堂。


    以后的湖南巡警,大部分的警察队伍的领导都会出自这个学堂。张学文就是要进入湖南巡警学堂。张学文不仅是在日本警官学校学习过,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湘潭张家嫡系子弟,还是占有很大的优势的。


    这个时候凭借着关系进入官场很平常。


    “你可是要捐官?”


    “如果父亲许可。”


    捐官在现在的清末是非常平常的。捐官是很早就开始的,康熙年间就已经有了捐官。雍正的模范总督李卫就是一个捐官出身。不过很多人捐官不是真的为了做官,而是为了保持一个身份而已。


    捐个四品官和实授四品官完全是不同的意思。


    只是拿个四品官衔,和实授四品官的钱,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想要实授的四品官,是拿到四品官衔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倍以上才可以。当然仅仅是钱还不够,还需要足够的人脉。


    张学文捐官是为了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这个时候张学文就需要父亲的支持。因为捐官需要很大一笔钱,还需要张家人脉的支持。张家可是湘潭大户,当年曾国藩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张家可是出资支持过曾国藩。


    也因此和当年湘军为纽带形成的很多湖南富豪都是有着很亲密的关系。


    这个关系张学文肯定是要好好利用的。


    张梓闭着眼睛想了很长时间,缓缓地点了点头。“你的事情我会帮你办好的。”


    “谢谢父亲。”


    张学文站起来给父亲鞠了一躬。张学文知道父亲明白自己的意思。但是却能够义无反顾的支持自己,虽然这个和张梓本身受到了很多新学影响有关,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张学文是自己的儿子。


    张家家族庞大。


    不出五服的族人就超过上百人,加上出了五服的族人有上千人。这样一个大家族的事情岂是那么容易决定的。


    但是张梓却决定支持张学文。


    张学文甚至都没有问张梓会给自己捐一个几品官,在湖南巡警学堂会给自己找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因为张学文相信自己的父亲,一定会给自己找一个最好的职位。


    只有张玫文不明白父亲和哥哥到底在打什么哑谜?


    “子清,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万全准备。任何的轻举妄动,都会给你、家里还有你的朋友们带来灾难。”


    张梓语重心长的告诫张学文。


    “是,父亲。”


    张学文站着接受父亲的告诫。


    “你们父子真是。子清,快点过来吃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牧神记 剑来 星光时代 元尊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全职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