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读书 > 水浒有天庭 > 第611页

第611页

    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李陵通过附在刘辩身上的一缕心神看着这一切,这时见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道:“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


    更是“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


    “每个朝代都有忠臣啊!”李陵如是想道,这个人他要保。


    虽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就是个有台词的龙套,并不出名,架不住他“忠心”啊,至少袁绍那厮要是被董卓杀,他眼睛眨都不眨。


    而且要是董卓不杀袁绍,李陵甚至主动杀了他!


    回说董卓被他“挥手中象简直击”顿时大怒,喝武士拿下!到这时李陵才知道,这人是尚书丁管。


    《三国演义》也有详述:


    董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后人有诗嘆之曰:“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该是时候动手了!”李陵借着废帝刘辩之眼,看到这一切,十分高兴,“宁死不屈”大丈夫,人才!更可况还官居尚书,有气节的高官,更值得拥有啊!


    于是李陵发威了,当场施展摄魂之术,在董卓、李儒、甚至吕布三人灵魂上打下灵魂烙印,不发动则已,与平时无两样,只要一发动,李陵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他们办事,是为活傀儡。


    “李儒,且去悄悄救下丁尚书,与废帝刘辩一起幽禁宫内!”李陵通过心意指挥道。


    除此之外,并没有生出其他波澜,就这样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又让陈留王坐上了龙椅,文武百官一块磕头,恭喜新皇帝上位。等到零碎的事都忙活完了,董卓让人把何太后、刘辩带到了永安宫。


    他感觉这宫殿的名头也好,你们几个就永远在这安安稳稳的呆着吧,虽然封你了个弘农王,可你也不用惦记着上弘农去当王了,这个四方小院就是你永远的家了。


    董卓当然不知道,这小小的宫殿当然关不住刘辩,因为刘辩不是曾经的刘辩了,而是李陵一丝心神控制着呢!


    不过李陵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选择等刘辩废了之后,刘协成了新皇帝,再摄魂了刘协这位献帝。要说这刘协也可怜,他爹早没了,娘也没了,奶也没了,孤零零一个,不仅被李陵打下灵魂烙印,成了活傀儡,虽然身为皇帝尊贵无比,实际上却是被董卓架空了。


    当然,正是因为刘协啥也没有,董卓这才彻底放心,他这司空即太尉也不干了,又自己封了个相国。其实相国这个官职,老早就没有了,不过东汉末年这朝廷也乱,官员也乱,官职就更乱了,董卓当时别说给自己封个相国,就封个相地球,相宇宙啥的也没人能说出来啥。


    从这以后,董卓去见皇帝,小太监只敢喊“相国大人到”、“宣相国大人”。没一个敢喊“董卓来了!”“宣董卓上殿!”没人敢直呼董卓的名字。


    ☆、第四六六章 蔡文姬为皇后


    而且董卓进宫也不换拖鞋了,也不卸武器了,每天雄赳赳气昂昂的,谁都不敢挡他的道,在当时,这些待遇都是皇帝赐给赐给臣子的最高荣誉,董卓呢,他不用别人赐,自己就赐给自己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李陵默许的,否则他一个念头,董卓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毕竟后者已经是他控制的活傀儡了,生死皆在掌握。


    而且这正是他想要的,董卓越肆无忌惮,越遭天怒人怨,后面的事情越好般,他当然知道未来天下大势,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啊,因此苦也师出无名,不能“滥杀无辜”。


    等后面他们蹦跶出来了,李陵便可藉助董卓的手,来剪除这些一心祸乱天下的人,比如袁术、袁绍、益州刘焉、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等等,然后收天下兵权,中兴大汉朝啊。


    再之后便是直捣北方,归位华夏一统,并实行秦朝的民族政策,让五胡乱华的事情断绝。


    秦朝时,“县主蛮夷曰道”,所谓的道,其实就是秦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跟县同级别,治理部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其主吏不叫县令而称县长。


    非但夷道,秦戎杂处的巴蜀地区,也有很多个“道”。道的特点是不对蛮夷部族进行编户齐民,在赋税、徭役上给予一定减免。


    比如在巴郡诸道,秦国规定,巴人部族君长每年缴纳二千一十六钱的租,每三年缴一千八百钱的口赋。其民户,每年缴纳质地粗糙的栋布八丈二尺,以及鸡羽三十筐,这是用来制作箭矢的……


    比起秦国的编户齐民要缴纳将近一半收成的租赋,已经轻松了不少。


    在编户齐民的秦人看来,有些不公平,但这是秦为了顺利统治这些地区,不得已实行的怀柔笼络之策。再者,若是不管当地条件如何,还收和内地一模一样的粮食和铜钱作为租赋,这不是逼着大半人口还在渔猎採集的巴人造反么?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这就是法家的聪明之处。不过,世人看待事物,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有利自然有弊。


    而秦朝的民族政策其实是外柔内刚的,那便是在户籍制度上做文章。在户籍上,少数民族有夏、真的区别。专门管理道上蛮夷的《属邦律》律文上有这么一段法律答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牧神记 剑来 星光时代 元尊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全职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