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哈齐见三个嫂子长得非常美貌,特别是衮富察氏,真像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了。
努尔哈赤忽然想起了大福晋佟氏春娅娜,不由得有些伤感的对三弟道:“你见不到大福晋嫂子了,她是你最好的嫂子,也是我们爱新觉罗家族的大恩人,可惜她已因为操荣过度,生病作古。”
接着,努尔哈赤又把几个儿子喊来,让他们来见三叔,其中褚英、代善已长成小伙子了,还有阿拜、汤古代。
努尔哈赤忽然想起一件事,问三弟道:“你有妻子没有?”
雅尔哈齐告诉大哥说:“我结婚已两年,妻子为我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阿敏,已会走路了。”
“为何不把他们一起带回来?”
“我想等到播一混城归顺时,再把她们接回来吧!那时,我的师傅满浅也会一起来的。”
雅尔哈齐向大哥努尔哈赤介绍了城主克丹的为人与品性,又讲了满浅的精湛武功。
努尔哈赤对雅尔哈齐道:“三弟,你过几天先回播一混城,代我问候你们的城主和你那师傅,不久,我将带领兵马前往播一混城,然后进军哲陈部。”
雅尔哈齐高兴地说道:“到时候,我劝师傅一起随你们的大军出征。”
“好啊!你可知道,杀害父祖的仇人--尼堪外兰就在哲陈部的鹅尔浑城,此仇不报,我心难安!”
公元1586年(即明朝万历十四年),二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于这一年的五月,率领兵马六百余人,其中两支铁甲军也随军出征。
努尔哈赤留何和理与洛寒在赫图阿拉守城,他与军师张聿华与众将领一起,威风凛凛,往浑河部的播一混城出发。
他三弟雅尔哈齐早已先去了播一混城,不要几天时间,努尔哈赤的队伍已来到城下。这时,播一混城主克丹带着满浅、雅尔哈齐以及百十名侍卫等人员,早已在城里摆开了欢迎的队伍。
为了让欢迎的气氛更浓,更隆重,克丹又派专人从蒙古科尔沁请来了戏班子。当努尔哈赤、张军师与众将领来到时,只听一声炮响,锣鼓齐鸣,箫管齐奏,吹拉弹唱,热闹非凡。克丹与满浅、雅尔哈齐热情地陪着建州来的客人们,走进了播一混城。
客厅里的欢迎宴席早已摆上了,主人、客人坐下后,克丹站起来,高高举起酒杯说道:“今天,这个宴会既是欢迎建州卫大都督努尔哈赤阁下,又是我们庆贺播一混城归顺建州卫、获得新生的宴会!”
此时,锣鼓早停,箫管已起,只听他们吹的是一曲“迎嘉宾”,努尔哈赤笑道:“未曾想到克丹城主原是儒雅之人,为我们的到来,安排得如此周到。”
克丹谦逊地笑笑,又说道:“自古以来,重大的欢迎,有酒不能无歌,听说这戏班里有个名叫伊尔根觉罗的蒙古姑娘,唱得声情并茂,请她来为大都督唱一曲吧!”
努尔哈赤与张军师等都拍掌称好。
此时,雅尔哈齐已从那边戏班里陪着那位伊尔根觉罗过来了。
努尔哈赤举目一看,见她脸色白腻,娇小玲珑,相貌虽不见得特别美丽,只是她那一双眼睛灵活异常,稍一顾盼之间,便像与人打了个十分亲热的招呼。
伊尔根觉罗来到城主克丹面前,向他道个万福,莺声燕语般地说道:“城主今天好兴致!”
克丹急忙伸出手掌,向着努尔哈赤,说:“这位是建州卫大都督努尔哈赤。”
伊尔根觉罗听后,也向努尔哈赤福了一福,便偎依着坐在克丹身旁。
“听说你曲子唱得很好,能不能让我们饱饱耳福?”
伊尔根觉罗听克丹让她唱曲子,忙说:“城主老爷要听曲子,我给你连唱三天三夜,就怕你会听腻的。”
之后,有人送上一把琵琶来,伊尔根觉罗接在手里,轻轻一拨,唱了起来。她唱的是唐朝李商隐的《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堂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在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唱完之后,大家拍手称好,努尔哈赤听她吐字清脆,唱腔优美,间韵联翩,风情万种,禁不住心里热辣辣、暖洋洋的。
努尔哈赤平日戎马倥偬,只是在战场上厮杀,哪曾经历过这种场面?更没有见过这样的能说会唱的少女。
见她那眉目传情,摆首弄姿,歌声宛转,缠缠绵绵,加上自己酒意朦胧,真的如在梦中,也不知庄周梦成蝴蝶,还是蝴蝶梦成庄周了。
伊尔根觉罗又款款走上前去,为努尔哈赤和克丹、张军师等敬酒,大家连饮了几杯,她自己也陪着喝了一杯。努尔哈赤见她十分可爱,又说道:“再唱一首曲子。”
伊尔根觉罗听了,低头一笑,两颊立刻闪现两个小小的酒窝,确实显得妖娆妩媚,风流艷丽,努尔哈赤的心早就酥了。
努尔哈赤一直笑眯眯地听着,觉得曲调好听,音色优美,两眼不停在瞟着伊尔根觉罗,见她风姿绰约,心中很是喜爱。
他正在心里寻思,等会儿如何让张军师出面,把她弄到手,并要把手脚做得利利索索,以免被人背后说他努尔哈赤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