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储贤率领守军七千余人,利用城上设置的众多大炮以及大量的滚木、礌石、弓箭等据城设防,决心死守清河城。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清晨,努尔哈赤立即传令各旗兵马,将清河城包围起来,剎那时间,一座偌大的清河城被围得水泄不通。
努尔哈赤命令士兵喊话,让邹储贤出城说话,喊了好长时间,邹储贤不予理睬。最后,他立于城头,对努尔哈赤说道:“有什么好谈的!无非你要俺投降,绝对办不到!”
努尔哈赤仍不死心,又劝说道:“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明王朝气数已尽,你还保它干啥?你归顺了后金,前程似锦,有何不好?何必自寻死路?”
邹储贤听了,义正辞严地说道:“你算什么东西?俺是泱泱天朝的大将,能向你这个野人鞑子投降?俺誓与清河城共存亡,你别痴心妄想了!”
努尔哈赤气得满脸胀红,说道:“这人不识时务,只有以武力相拼了!”
说罢,立刻下令攻城,眨眼之间,角螺齐鸣,八旗将士争先恐后,有的冲到城下登云梯,有的向城上放箭,喊杀声如雷霆万钧,在山间谷地回荡着。
---------------
努尔哈赤私秘生活全记录--第九章(17)
---------------
邹储贤亲临城头,指挥守城将士,据险防守,对准后金的攻城旗兵连续开炮,与此同时,用滚木、礌石一齐打下。那些如雨点一样的石块、木头,自城头打下来,与飞鸣着的炮弹,一齐打在八旗兵中,使后金兵马死伤惨重。
但是,努尔哈赤亲自在后面督战,后金兵将只得冒死进攻;八旗兵们一向是有进无退的,结果死伤更多,尸首遍地狼藉。
努尔哈赤看得清楚,只得退兵回营。这是第一次猛攻的惨败。
回到营里,努尔哈赤耐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便决定改变策略,由近攻改远围。
努尔哈赤善于利用将士的激烈情绪,向大家鼓动道:“朕是奉着上天的旨意,来讨伐有罪之人,八旗兵是不可战胜的,清河城必破,邹储贤必将死于八旗的铁蹄之下!”
在努尔哈赤的鼓动下,八旗将士奋不顾身地冲去,他们冒着隆隆的炮火,顶着飞迸的弹片,继续搬云梯攻城,勇猛地前进。可是,后金的士卒死伤太多,从努尔哈赤的兵营到清河城下,在这段不足半里的战场上,尸积遍地,血流成河。
努尔哈赤见此情景,只得命令暂停攻城,让八旗将士回营休息,自己也觉得有些疲累,也就与范文程回到帐里去了。
再说清河城里,由于后金兵马攻势凌厉,从清晨连续强攻,在邹储贤等将领指挥下,全体守兵顽强反击,已经八进八退,此时已是满天星斗,打了满满一整天了!
邹储贤见后金兵马又被打退了,在这难得喘息时间里,他及时召开头目会议,说道:“从清晨打到天黑,咱们已八次打退努尔哈赤的进攻了!八旗的士兵,至少也被咱消灭了好几千人,这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俺知道,大家都很累,但是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啊!努尔哈赤怎肯干休?这个鞑酋一向好偷袭,若是借着夜色来攻城,怎么办?咱们可不能学李永芳,咱们活着是大明的臣民,死了也要当大明的鬼!除此之外,再无他路了!”
邹储贤的字字句句如重锤,敲击着每个将士的心,大家都不说话,但是都在想着守好城,都不愿做大明朝的叛臣贼子!
之后,邹储贤又派专人到城里居民中宣传,要求每个有战斗能力的人,都来积极参加守城,支持守城的将士,决不做汉奸!
经过这一番激励,城里的抗敌情绪又高涨起来了,城里百姓中来了很多青壮年男子,邹储贤把他们分别各个接领管辖之下,充实了守兵的队伍。
且说努尔哈赤与范文程在帐里休息,怎么也睡不着,努尔哈赤有些沮丧地说道:“如此强敌,八旗士兵伤亡太重,这样的攻城方法,必须改变才行。”
范文程听后,立即提出自己独道的见解:“请陛下考虑一个问题:邹储贤所以能阻止咱勇猛的八旗兵的进攻,靠的是什么?”
努尔哈赤立即说道:“邹储贤依仗他的大炮,还有滚木、礌石呀!”
“不对!陛下没有说对!”范文程见努尔哈赤一愣,接着朗声说道:
“邹储贤靠的是那一圈坚固的城墙!”
努尔哈赤听了,又是一愣,立即问道:“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攻城应如何进行?”
“依臣之见,咱趁着这夜色的掩护,把那城墙掏开一个缺口……”
未等范文程说完,努尔哈赤连拍脑门子说:“朕这头脑就是没有范先生的好使,看来还是读书人脑子灵活呀!”
他一边说,一边坐起来把众贝勒、大臣们喊来,商议扒开城墙缺口的办法……
讨论来,商议去,最后还是皇太极的办法可行,他向大家说道:“让士兵头顶木板,冲到城下掏洞,另派一队强弓硬弩在离城不远处掩护他们。”
努尔哈赤又补充道:“也可用咱们传统的手推板车,推着前去,士兵们躲在木板下面的车厢里,安全又便当,不是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