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从下午到晚上,这两个团一直处于无法预知未来行动的旁徨境地中。这种处境一直到午夜前一个小时才结束,他们此刻接到了第24师要他们向清川江方向后撤的命令。这使他们既感到失望,又感到迷惘。不过他们还是在11月1日夜间开始向后撤退。后来他们才了解到,发布这一使他们一直迷惑不解的指示是由于东边事态发展出现了不利情况。在指令发布的前一天,即10月31日,沃克将军曾命令米尔本将军限制第24师的进攻,以便与云山地区的势态保持一致。因为那里发生了决定性的事件。
七、第10军的任务变更
同一时期发生在朝鲜东北部的美第10军前线的事件,进一步补充了对于这一时期整个局势的看法,即中国军队正大量出现于战争即将结束之际,战争场景发生了突变。早在10月16日,阿尔蒙德将军接到了东京麦克阿瑟将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第10军在元山登陆后沿元山-平壤这一轴线向西进攻。然而就在第二天,他又接到了麦克阿瑟将军的一个待机指示。指示上说,如果第8集团军在第10军登陆前就已夺占平壤,那么第10军的任务将改为登陆后向北而不是向西进攻。到18日,麦克阿瑟将军又发来一道变更命令。即,如果平壤在d日前被夺占,则第10军应沿与第8集团军平行的地带向北推进,并指明,以太白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两支力量的交界线。第二天,10月19日,第10军才终于接到了确定的最后命令:向北前进。
10月20日,阿尔蒙德将军从“密苏里”号航空母舰上乘直升飞机飞往元山机场。正午,他抵达那里,开始担负起对第10军作战地域内(即北纬39°10′以北,太白山脉以东地区)的部队的指挥职责。第10军指挥部于此时正式设在元山。截止至10月底,第10军与第8集团军和第2后勤司令部之间的电传联繫,以及与东京总部的无线电联络一直没有中断过。
10月20日,阿尔蒙德在到达元山时才发现,所谓第10军作战地域内的部队除了他自己的司令部人员——大约10名军官和30名士兵以外,只有南韩第1军的23000多人以及已移驻元山机场的海军航空兵第1联队。而真正的美军第10军仍在海上漂流,不过他们不久即将到达。此外,他还指望美第3师能很快加入他的军。在第10军的84000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约32000人)是南韩士兵。第10军所辖的几个大的建制单位分别是美陆战1师、第7步兵师、南韩第3师及首都师。据了解,在第10军作战地域内有组织的敌军正在咸兴地区的北面和东北。
朝鲜东北部的地势崎岖不平。第10军作战地域就在这一带。滨海地区的所谓平原几乎名不付实,那里唯一可以称得上平地或半平地地区的是一些孤立的凹地,它们基本上位于滨海地区,并向内陆延伸了3-5英里,它们相互间被许多绵延至海边的横岭分隔开来。元山-咸兴凹地可以说是这些东北滨海半平坦地区中最大的一块。元山和咸兴以及兴南港是这一地区最大的人口中心。1949年,元山有人口15万;但到了1950年10月,其人口急剧下降到9万人。咸兴城的人口在1950年10月时尚有8万人,其中至少有40%的共产主义分子或倾向共产主义的人。咸兴-兴南一带是朝鲜着名的工业区,主要从事化学、印染、医药、火药和化肥等产品的生产。元山和兴南两港冬季通常不封冻,即使偶尔有冰冻,冰层也非常薄,不足以对港口运输产生大的影响。
这一沿海地带的北面是太白山脉,那里坡陡壑深,峡谷狭窄曲折,最高的几座峰岭的高度都在6000英尺以上。在山脉北部,冬天的温度时常达零下20c至零下30c。一般情况下,在10月和11月间,这里不常下雪,而且即使到了12月份,通常也不至于冷到足以形成厚厚的永久性冰冻。不过在12月中旬,太白山脉山区里的河流却大都为冰层所覆盖。从咸兴往北40航空英里处起,到再向北40航空英里的太白山脉中央为止,其间座落着巨大的长津水库,水库向东15航空英里则是另一个较大的水库——赴战水库。
这里最主要的一条公路从元山-咸兴平原向北爬上太白山脉,经古土里高地,然后继续向北到达长津水库南端的下碣隅里。另一条重要的交通线——东海岸公路,从咸兴地区斜插向东北,趋近苏联边界。然而从这条干线再往内陆方向走,交通却极为落后,在许多地方,山路几乎就等于是道路。
在这样一个荒山野岭地区,阿尔蒙德将军的布署计划大致是:南韩第1军沿滨海及毗邻地区的公路向朝鲜东北边界推进,美第7步兵师在其西南面,跨过利原-永青-惠山镇走廊前进;在第7师西南,则是美陆战第1师,它由咸兴向长津水库方向北进。在达成这一计划的目的之后,各部队的进军路线应视前沿战术进展的情况而定。
此外,一旦美第3师到达,它将负责保卫元山-咸兴地区的安全。同时它还要保证第10军联络通道的畅通,以及保护其后方和左翼不受游击队袭扰的威胁。在这个师到达之前,暂由第1陆战师负责执行前者的使命。所以,第1陆战师也就不能完全自由地专注于北进行动中。阿尔蒙德在稍后一个时期里谈到当时第10军布署情况时说:“我们这个军零散地分布在这一带相互隔绝的地形上。”总的来说,这个军的兵力部署确实受到这一作战地区道路网情形的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