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读书 > 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 第60章 这就是中庸的艺术

第60章 这就是中庸的艺术

    两人随便闲聊了一会儿,李世民便告辞离开。


    目送对方离开后,韦安平也松了口气,这场仗终于赢了。


    跨时代的火药,终究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第一次出场就展示了它无与伦比的威力,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引起蝴蝶效应。


    “管它呢,回去接着奏乐,接着舞!”


    第二天一早,负责追击的骑兵有序出发,带着全歼突厥大军的命令,往北而去。


    大唐缺少战马,这批骑兵只有三千多人,用来追击八万多的突厥大军肯定远远不够,但前面还有尉迟恭和李靖呢。


    一旦后方的李靖包围过来,突厥人就算插翅也难飞!


    送走了秦琼和程知节,李世民这才返回皇宫,随后跟大臣们开了个午朝。


    这次朝会,再也没有人说什么“妖言惑众”的话了,只是一个劲的夸李世民英明神武。


    至于辣个男人,连提都不敢提!


    毕竟,昨天那一发爆炸,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事后想起,若是那一炸发生在自己家里,会不会全家上天?若是发生在皇宫大殿上呢?


    根本不敢再想下去!


    朝臣不敢提,但李世民却偏偏要提:“众卿都见识过昨日的一战了吧?有什么想法啊?”


    “回陛下,此战过后,天下格局已定,大唐必将一统天下,定鼎江山!”


    魏征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此时是武德九年,大唐虽然基本统一全国,但还有北边的梁师都在突厥人的支持下,负隅顽抗,意图割据。


    如今突厥大军被打败,梁师都肯定也没了底气,正是一举拿下的好机会。


    只要消灭了梁师都,大唐就彻底统一天下,恢复前隋的所有版图。


    魏征的回答虽然没错,但这并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于是他又问:“火药呢?难道就没有人对此物好奇吗?”


    “回陛下,此乃上天赐予之物,臣等不敢过问。”房玄龄颤颤巍巍地答道。


    “唉,房爱卿多虑了。”李世民赶紧安慰道:“火药并不是什么上天神物,而是普通人都能做出来的东西……”


    “陛下!”


    李世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房玄龄给打断了,只见他一阵摇头:“火药必须是上天神物!只有陛下才能掌握,绝不能落入普通人之手!”


    “……”


    李世民想了想,点头道:“房爱卿言之有理!”


    “臣请将火药列为绝密!”


    刑部尚书刘德威站了出来,大声道:“敢窥伺火药者,斩!泄密者,诛全族!”


    “可!”李世民很快答应下来。


    火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之前韦安平就曾说过,泄密的人诛全族都不过分,如今将其列为绝密,也是应该的。


    “还有吗?”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又问。


    “臣……有罪!”


    魏征等了许久,还是站出来跪地道:“臣之前诽谤先生,愧对陛下信任,自请去职!”


    “没这么严重。”


    看到对方终于认错,李世民微微一笑,压了压手道:“先生有言,你们去道歉就行,他会接受的,但并不会因此怪罪你们,也让我不要怪罪你们。”


    “谢陛下恕罪,谢先生宽宏大量。”魏征此时终于心服口服。


    “起来吧。”李世民虚扶了一下,随后又道:“先生还说,你们之所以误会他,是因为对火药毫无了解,之所以认为他在祸国,是因为对他的本事一无所知。”


    “所以朕打算召集一批聪明好学,虚心求是的年轻人,向先生学习他的本事,日后为大唐所用。”


    “众爱卿意下如何啊?”


    “陛下英明!”魏征带头大喊。


    “犬子遗直,颇为好学,请陛下恩准!”


    房玄龄更是自己举荐了自己的大儿子。


    这下,其他大臣坐不住了,纷纷举家自家儿子或者侄子,试图跟韦安平拉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一言不发,而是微笑地看着他们。等所有人都说了一遍后,才忽然问道:“你们是认真的吗?”


    此话一出,许多原本想拉儿子去凑数的人,一下子退缩了。


    毕竟这可不是开玩笑,万一学得不好,或者惹到了先生,被砍了都没处说理去。


    家里的废物儿子,还是留在家里当废物好了。


    “臣却有此意。”


    满朝文武,只有房玄龄还在坚持。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那好,不过此事还得先生同意,收不收要看先生决定。”


    “是,陛下。”房玄龄连忙点头。


    既然说到了人才,李世民又想起了一事,忽然感慨道:“大唐立国九年,科举却只考了两次,实在是有点太少啊!”


    此话一出,众臣立刻明白过来,这是在嫌人才太少,不够用了。


    那好办啊!


    “陛下,臣请明年开科举!”杜如晦立刻进谏道。


    新皇登基,明年就要改元为贞观,也正是开科举,广纳贤才的好时机。


    “臣等附议!”众位大臣纷纷同意。


    朝廷开科举,对于他们来说也有不少好处,不管是提携自家后辈,还是拉拢人才、拉帮结派、捆绑利益,都是的好机会。


    “确实应该开科举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又叹气道:“只是大唐目前的科举制度,实在落后,不符合国家取材的需要。”


    “这……”


    大唐的科举制度,在武德五年才改过一次,至今不过四年,怎么就落后了?


    更何况,上次修改制度,确定了所有读书人都可以参加科举,不需要高官、门阀举荐。


    这样一改,相当于打破了士族门阀对科举的垄断。


    然而新皇帝还是不满意,觉得还要再改……这不是在动士族门阀的利益吗?


    “如何修改,还请陛下明示!”房玄龄又一次站出来。


    “朕也不太懂。”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不如众爱卿先讨论一番,拿出一套合适方案来,朕看过之后,再做定夺。”


    要动士族门阀的利益,他当然不能亲自下场,最好让另一派出手,然后自己居中调节。


    先让寒门一派拿出一套比较“狠”的方案来,然后他再改成温和一点,到时候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这就是中庸的艺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牧神记 剑来 星光时代 元尊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全职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