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读书 > 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 第703章 出兵高句丽

第703章 出兵高句丽

    “我不想听!”武氏忽然撒娇道。


    “那就不说了。”


    韦安平无所谓地摊了摊手,随后忽然一笑:“刚才一直是你在动,现在换我了。”


    “唔……啊!”


    一番雨打芭蕉之后,两人又开始了窃窃私语。


    “对了,以前从来没问过你的名字……”韦安平忽然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你到底叫什么?”


    不管是哪个朝代,女子的闺名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告诉外人,就算是青史留名的女子,大多也只是留下一个“字”,或者绰号。


    只有极少数女子,可以在历史上留下真名。


    武氏就恰好没有留下。


    不管是“武则天”、“武曌”,还是“武媚娘”、“武如意”等等,都不是她的真名。


    武氏的真名,根本就没有流传下来。


    “以前的名字,都不重要了。”


    武氏看着他,忽然认真道:“从今天以后,我要给自己取一个新的名字……”


    新的名字,意味着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或许,她已经做好了跟从前切割的打算,从此以后跟武家再无往来。


    “不会叫武曌吧?”韦安平闻言哭笑不得道。


    “什么照?”武氏闻言一愣。


    “没什么……你就说,你想要叫什么名字吧。”韦安平连忙摆手,将话题引回来。


    “明天开始,就是新的一天,就叫武新如何?”武氏笑着问道。


    “唔……”


    韦安平愣了一下,随口苦笑道:“反正是你自己的名字,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武新就武新吧。”


    “那就这么定了。”


    武新微微一笑,一个翻身,重新掌握了主动。


    一夜过去。


    第二天一早,武氏便离开了长安,启程赴任去了。


    不过好在,她赴任的陇州,距离长安并不算远。


    同样属于关中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富庶。


    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州县。


    最重要的是,陇州还是长安去往西域的必经之所,将来大唐想要在西域修建铁路,就必定要经过陇州。


    让武氏去陇州,也是韦安平跟李世民商量过的结果。


    送走了武氏之后,韦安平立刻去后院,找到了在家休息的李彩瑜。


    “是你教她那么做的?”他看了一眼似笑非笑的妻子,没好气地问道。


    “不。”李彩瑜淡淡一笑,摇头道:“是武妹妹决定要这么做的,我只不过是同意了这件事。”


    “你就不怕她抢了你的位置?”韦安平疑惑道。


    “她要是有这个本事,那我也认了。”李彩瑜自信道:“再说了,武妹妹马上就要离开长安,去外地赴任了。临走之前,了解一下心愿,有什么不好的。”


    “更何况,你又不吃亏。”


    “谁说我不吃亏……我差点就肾亏了。”韦安平翻了个白眼。


    这话一出,李彩瑜也翻了个白眼。


    谁不知道你的本事,竟然有脸说这种话?


    “算了,这次就这么算了。”韦安平摆了摆手,正色道:“以后可不准这么做了。”


    “以后……你还想有以后?”李彩瑜反问道。


    “嘿……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韦安平撇了撇嘴,没好气道:“虽然我是个好人,但也不值得……”


    “你知道就好。”李彩瑜没好气道。


    ……


    此事,暂且告一段落。


    几天之后,关于出兵高句丽的朝议结果,终于出来了。


    虽然有许多大臣反对,但还是有一半以上同意了此事。


    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新罗的善德女王传来了求救信,说高句丽和百济联合起来,准备征讨新罗。


    新罗已经被攻破了数十座城池,自身却没有实力抵抗,所以希望宗主国大唐,可以帮忙调解或者干脆出兵帮忙。


    对于这个请求,朝廷内外一致答应。


    唯一的分歧,在于是派出使者,前往调停。


    还是派出军队,帮助新罗征讨百济和高句丽。


    显然,更多人选择了后者。


    于是几天之后,朝廷要征讨高句丽的消息,很快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


    此时已经是贞观十六年,距离上一次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代人。


    再加上百姓们对于皇帝陛下的信任,无数人纷纷踊跃报名,争先恐后地希望加入军中,一起征伐高句丽,报仇雪恨。


    于是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朝廷就征召了十几万的大军。


    随后,朝廷开始大量收集物资,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一开始,李世民还以为会十分困难,但没想到这一次远征所需要的物资,竟然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准备充足了。


    最恐怖的是,这些物资都是买来的,而不是征收或者收税得来的。


    这说明,大唐的市场上已经有足够的物质,可以支撑得起好几次灭国之战。


    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李世民颇为自豪。


    随即向天下人宣布,此次征讨高句丽的主将,将会是太子李承乾。


    水路则交给了南洋水师,由越王李恪亲自统领。


    希望他们两兄弟可以齐心协力,水陆并进,一鼓作气拿下高句丽。


    对于李世民的期待,两兄弟都不敢怠慢,连忙聚一起,商议具体的进军计划。


    韦安平倒是没打算插手,毕竟他也不懂怎么打仗……这种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的。


    他虽然没有参与,但两名好友却主动参加了进来。


    其中之一,自然是裴行俭的师兄苏定方。


    另一人,则是他最近才结识的小友,名叫薛仁贵。


    本来,韦安平是完全不认识薛仁贵的。


    但好巧不巧,他在苏定方拿来的一份应征名单里,看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朝廷征兆士卒,前往征讨高句丽,薛仁贵正好应征了。


    看到这个名字之后,韦安平立刻将他找了过来,随后将他介绍给了苏定方等人。


    于是,薛仁贵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苏定方的弟子。


    得到了薛仁贵之后,韦安平大喜过望,直接去了一趟宫里,跟李世民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顺便把历史上,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所遇到的情况简单地说了一遍。


    这倒不是在推荐薛仁贵,而是要告诉李世民,想要一鼓作气拿下辽东,就得拿出最大的力量,争取一击即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牧神记 剑来 星光时代 元尊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全职法师